作文就是寫故事,有這麼容易嗎?要教孩子,我們先學。

#攝影師媽媽的學習日日 #兒童寫作 #親子互動 #讀書筆記

 

作文,就是寫故事

有人可能知道李崇建老師在推廣蕯提爾,卻不知道老師在台中創辦了寫作班,教導學子寫作,想幫助不會寫、不愛寫、不想寫的孩子,變成愛上寫作的孩子。

過去我看過崇建老師大多的著作,從移動的學校、沒有圍牆的學校,心教、心念都沒有放過,感動於文章中每個孩子獨特的生命跟老師陪伴的歷程,唯獨就跳過了寫作相關的書。

直到疫情期間,崇建老師跟張佳詩、張詩亞兩位老師合著的「看故事,學寫作」出版了,表達能力是我重視的核心能力,我認為寫作能力是孩子未來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關乎「觀察」、「思考」、「表達」、「創造」,所以我也想學著怎麼觀察跟引導孩子未來的寫作培養,就搶先購入了那兩本書。

但這時候我突然想起老師在2010年跟2017年分別出版的兩本寫作的書:

作文,就是寫故事:故事核心式創意作文術

閱讀深動力:從「對話」開啟閱讀,激發出孩子的不凡人生

就又先從這兩本書讀起

最近剛好跟朋友聊到小孩在學校的作文練習,朋友也是想陪自己小二的小孩寫作但遇到瓶頸,我翻出在疫情期間看書之後作的筆記,一看覺得被自己的認真嚇傻(雖然是我打的內容,卻好像都已經失憶了哈哈),當時都在家避疫,好像逼出了一個我都不認識的自己,分享給朋友之後,決定也來分享給大家。

我認為在引導孩子口語表達跟文字創作時,都會有幫助。

 

作文,就是寫故事 —李崇建

兒童寫不出作文,絕非作文技巧問題,而是教育心理的課題。

 

在創作一篇文章的背後,作文的目標是:

1、不畏懼書寫、熱愛閱讀

2、流利、優美的文字表達

3、對文學的審美能力、創造力

 

策略以引導為主軸,啟發創意,進而建立書寫習慣,再下一步則是透過閱讀、討論,使寫作進入更深的層次。

 

思考修辭及成語變成套裝工具

大量地使用套裝語言,是製作文章的過程中常被強調的方式,卻造成孩子不假思索使用,無形中和客觀環境產生斷裂,和主觀感受產生隔閡,卻跟文學強調豐盛的內在感受,觀察外界萬物變化背道而馳。

書寫一位美麗的女孩,若套上成語:美若天仙、如花似玉、沉魚落雁、閉月羞花、傾國傾城;秀外慧中、蕙質蘭心。但這位美麗的女兒的面貌如何?長髮?短髮?瓜子臉?鵝蛋臉?身材是瘦是豐?高是矮?臉上是否有痣?聲音高揚抑或低沉?

1990後的生長世界,進入3c時代,很多作文教育工作者會說,想把作文寫好,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 ,最好多跟大自然接觸,開發五感,作文才會寫得深刻動人,但現在的孩子,顯然離土地、離自然比較遠了,但也不是這樣就沒有辦法寫出好作文,後面書中有再提到。

 

讀者碎碎念

用成語或華美之詞堆疊的篇章,我個人的經驗是過多的「形容詞」,可能模糊了讀者對作者所描述的想像,深刻的觀察、真誠流暢的文字、反而更貼近讀者,讓讀者能僅就文字便有了想像畫面。

讓孩子大量的在自然裡活動,發展肢體的自我控制、探索人我界線、接觸真實世界、季節的更迭、萬物與我有關、被萬物滋養,雖然生活在城市,比重上還是很有限,但這是我一直都很堅持帶著孩子做的。

 

兒童作文教育策略,步驟:

解放

當兒童開始學習作文,應讓他們#大膽書寫,#接受孩子的文字菁蕪並存,是很重要的態度,傳統批改策略很容易讓孩子作文緊縮,不敢下筆。

想像

書寫的題材應搭配能啟發孩子的想像為訴求,豐富孩子的內容。

覺察

當孩子敢於書寫有想像力之後,應引導他們進入文學美學的核心,討論何謂口語化?火星文如何避免?什麼是簡潔?什麼是結構?什麼是言之有物?什麼是文學的美?文學的自覺通常與孩子們汲取的內容、所滋養的文學美學觀有關,亦與教師授課方式有關。

覺察是比較而來的,讓孩子就同一個主題,同一類的描述,就文學作品比較,也容易提升文學的覺察力。

創造

當孩子進入創作過程中,雖然作品相對穩定,表現也會有高低起伏,教師不應要求學生每堂課都寫出一篇好文章,而應以學童在面對創作時,如何更專注面對焦慮為訴求,再以文章達成率來檢視學童的寫作進程。

 

以上為作文教育的步驟,而實質執行的內涵,則是發展創意作文,並以故事與討論取代傳統教學的模式。

 

讀者碎碎念

讓孩子在創作初期大膽書寫、接受菁蕪並存,是我非常認同,也是非常重要的心法,大人太容易看到「錯誤」於是立刻指出,這不但掃興,還打壞了寫作者創作的節奏,有些靈感一個打斷就接不回來,對我很大的提醒,就是大人要陪可以,可以用眼睛看、用耳朵聽、但請把嘴巴閉上。

尤其在低年級,錯字連篇、明明會寫國字卻貪快用注音、標點符號標錯,都是一定會發生的,但寫作是寫作、練字是練字,如果能讓孩子先寫完,我們再來檢視、抓大放小,應該會是對創作初學者來說,比較理想的練習歷程。

 

故事性引發的影響力

透過孩子對故事的參與及述說,教師穿針引線,讓孩子從聽故事的人,成為說故事的人,並且意識到自己有敘事的能力,進而落實在書寫之中。對孩子的敘事創意不要質疑,在天馬行空的想法中,給予正向的好奇,讓孩子們的敘事邏輯得以呈現,開發他們的想像力。

自由的從故事出發,以討論取代套裝的架構,讓孩子們以故事作為創意作文的內涵。

Why從故事出發?

孩子喜歡聽故事

透過故事書寫,培養敘述的能力

開發感官能力

建構邏輯能力

….進而培養寫出好作文的能力

 

連結學童的閱讀

孩子的童書,非紀實甚至是奇幻世界的元素甚多,但現今兒童作文教育,卻是紀實題材多,兒童的生命經驗少,生活面向單一,硬要孩子們書寫「真實」為前提的文章,寫出的內容多半大同小異,也不深刻。

蘇珊.恩傑《孩子說的故事》,引用俄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.羅利亞的說法,語言的學習讓我們超越當下的行動世界,進入第二個世界:「如果沒有文字,人類就只能接觸到他們本身感知得到,並且可以處理的事物,有了語言之後,即使是前人的經驗,或不是自己直接感受的到的事,人類還是有機會接觸,因此文字可以說是替人類增加了另一個空間。」

孩子會利用故事建立自我意識,除了真實經驗,任何可能或不可能的事物,都可以當作故事題材。「無論故事是不是根據特定回憶,在建構故事或自我時,創造和回憶都一樣重要。」

放在心理學領域中,可以理解敘事治療的脈絡,而在故事作文領域中,也有同樣的功能,去釋放孩子不能正視的憤怒、失落、與悲傷。

 

讀者碎碎念

孩子都愛聽故事,也愛天馬行空創作故事,辦家家酒就是一個最常見的孩子的故事,我的經驗是,當孩子能夠用語言編故事的時候,無論多不合理,都是很棒的創作過程,他們只差沒有文字輸出的能力,從聽故事到寫故事,就是非常療癒的成長過程,不是「被交代的功課或是考試的比賽」。

 

創意作文的三個目標

1、敘事

2、哲學

3、生命教育

正向好奇的引導模式

(來自懷特的敘事治療以及薩提與模式中學習發展而來,放在教育、作文、文學課程效果特別。)

沒有標準答案,不局限教師與學生的思考

 

讀者碎碎念

如果書寫不是以交作業跟考試為目的,那我們為何要書寫?

崇建老師提的三個目標,我非常有感觸,因為這就是我此刻的生命狀態,透過書寫敘事、哲思、探究生命,現在沒有人為我打分數了,但是因為書寫,我常常療癒了自己,也連結了他人,表達自己時時反思,事情不是yes or no,but how?這些都是書寫帶給我的。

你說能這樣寫文章的孩子,沒辦法交作業沒辦法考試嗎?以終為始,做正確的事,遠比把事情做正確重要。

 

後續書中將分齡教學分為三個階段,我只截取我作為家長,認為最關鍵的7-9歲的階段。

這個階段孩子剛進入小學階段初次接觸寫作,如果家長有比較明確的認知,也能協助孩子養好寫作胃口,一開始總是心理壓力最小又最重要的嘛。

 

低年級:解放文字飛翔的想像力

7-9歲的孩子,很有想像力,但邏輯能力還不足,因此書寫常呈現跳躍的現象。這時的教師,常加強孩子的邏輯能力,要求孩子結構完整,則忽略了發展孩子故事中的意義,因此孩子為了符合邏輯,想像力外打壓,文字的創造力會減弱,如果教師願意包容跳躍的文字敘述,則大部份孩子的文章結構,在十歲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。

孩子在第一語言的環境中成長,每天都要使用語言聽話,說話、閱讀、寫字的狀況下,語言邏輯的發展,自然會慢慢成熟。

若要在句子邏輯上幫助孩子,建議在孩子完成作完之後,跟孩子們討論邏輯有疑問之處,譬如為何前面是爸爸後面變成媽媽,有的孩子說不出,有的孩子會說因為爸爸出門了,只有媽媽在家,原來是剪裁的部份出問題,那就提供他將剪裁的部份試著表達出來,並且再告訴他,文章哪裡寫得好,鼓勵下次寫的時候注意一些邏輯的合理性。

為生活化題材加添奇幻色彩。

低年級的孩子現實世界與想像世界尚未分開,多數孩子還相信聖誕老公公,以為世上有仙女,他們有豐沛的想像力,對奇幻世界感到好奇,若藉由書寫從中學習比喻、修辭,正是借力使力,不需局限在真實題材。讓孩子能盡情發揮想像,書寫變得有趣了,也能從故事中開發次級感官能力。或是即便是生活性的題材,有時也可以跟奇幻連結,開發他們書寫的興趣與描述的能力。

一個精彩的故事就足夠發展孩子的寫作能力,偶爾穿插兒童哲學、生命經驗的對話,豐富他們的思考和心靈。

 

讀者碎碎念

前面碎念過,成人看到錯誤(包括邏輯不通)不糾正就不舒服這件事,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調整,我分享一下我通常給予的回應,給大家一些靈感。

 

#聽孩子說的故事:

「喔~」(音調抬高)

「這段有趣」

「這段好笑」

「好精彩」

「你竟然想得到這個劇情」

「這好有創意」

「哈哈」

「嗯嗯 接下來呢?」

(以上可能不一定真的有在聽,媽媽好忙,能夠消極聆聽對孩子已經很有幫助了)

 

#看孩子寫的故事:

「這段不錯」

「這段好笑」

「你竟然想得到這個劇情」

「這好有創意」

(消極聆聽用好用滿)

因為已經寫了一個段落,就可以問一些問題

「你這個靈感哪裡來的啊?我很喜歡」

「你接下來想怎麼寫?」

「這個字我看不太懂,這是什麼字?」「喔喔喔,那個字不是這樣寫,要不要我寫給你看?還是你想自己查字典?」

 

我有個很強大的信念,就是跟書上寫的一樣,孩子在這個充滿中文的情境裡,他一定學得會。

大人先先慢下來,包容那個錯誤、跳躍的時期,用呵護快絕種的保育類的眼光,珍惜地去看孩子的這個階段的可愛,確實是啊,就如同孩子還在地上爬的階段,他長大了,這個階段就過了(好像引喻失義,我女兒七歲了還三不五時在地上爬,但你們懂啦!),用相信孩子來取代焦慮。

書中除了接下來的9歲之後階段的學習要點,還有如何用故事去影響/連結/帶領孩子的小細節,許多如何用兒童哲學與生命經驗的對話,引導孩子思考、寫出創意作文的範例,有興趣的家長或老師,可以去找來一讀。